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
粵港澳大灣區(qū)的發(fā)展規(guī)劃給香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發(fā)展空間,是香港必須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xù)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區(qū)管控的意見》(以下簡...
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
第一、第二兩章旨在從福建地理歷史、移民文化、經濟環(huán)境等大背景方面進行綜合概述和重點個案陳述;對本省內不同地理環(huán)境、文化形態(tài)下形成的居住建筑特點差異有總結性的地概述,實際上是對該地區(qū)傳統(tǒng)建筑及習俗成因的分析;第三至第四章列舉了福建、臺灣、金門三地居住建筑的幾個案例,具體而細致地分析建筑的形成、形制的演變、建筑材料的使用、結構做法、裝飾特點、風格特色、建筑工序以及民俗文化活動、信仰與禁忌等,較之前人成果,條理清晰,內容有所充實。統(tǒng)一在歷史發(fā)展的整體框架之下,從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化學角度,解讀居住建筑與居住習俗的關系,認識居住建筑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將以往的學術研究成果向前推進和深化。
第一章 綜述
一、閩臺地理環(huán)境概述
二、閩臺地區(qū)的移民文化及其對建筑的影響
1.閩北與閩東地區(qū)
2.閩南地區(qū)
3.閩西地區(qū)
4.閩中地區(qū)
5.臺灣地區(qū)
三、閩臺民居特征概述
1.閩南大厝
2.臺灣大厝
3.閩南、閩西土樓
4.閩西橫堂式民居
5.閩中土堡
6.閩北和閩東的“多進天井式”民居
7.閩東大宅
第二章 閩南傳統(tǒng)居住建筑歷史演變與文化內涵
一、閩南居住建筑的多樣性
二、閩南聚落構成與宗族組織
三、閩南傳統(tǒng)居住建筑的材料
四、閩南傳統(tǒng)居住建筑的基本類型
1.一字形厝(一條龍)
2.竹竿厝(手巾寮)
3.一落兩櫸頭(一落兩伸腳、三合院)
4.一落四櫸頭(一落四伸腳、三合院)
5.四房看廳
6.小六路厝
7.大六路厝
8.小棋盤厝
9.大棋盤厝
10.兩落大厝(四合院)
11.三落大厝(多進式)
12.大厝帶兩邊護厝(多進帶雙護龍)
13.大厝帶兩邊雙護厝(多進帶多護龍)
五、閩南大厝的形制
1.大厝的總體平面布局
2.大厝的主要分區(qū)及功能使用
3.大厝的間架和寸白
第三章 閩臺傳統(tǒng)居住建筑特色個案分析
一、石橋村土樓形制的多樣性
1.建置與邊疆開發(fā)
2.南靖的閩南與客家民系
3.家族性集體住宅——土樓及其形制
二、培田村多樣的住宅形式
1.建筑類型的發(fā)展演變
2.居住建筑的形制
3.住宅主要部分的組成和使用
4.花園式住宅
5.木構架及裝飾
三、樓下村大型木構住宅的特點及習俗
1.地理環(huán)境對建筑形制的影響
2.大型木構住宅的基本形制及特點
3.住宅的功能與使用
四、葉氏莊園(“同”字厝)建筑特色及習俗
1.歷史沿革
2.“同”字厝的平面形制
3.“同”字厝的建筑風格和工藝特色
五、祥橋村古厝建筑特色
1.同安施氏大厝
2.同安坤和大厝(楊宗淵故居)
3.蓮湖自然村的形成與民居特點
六、金門瓊林村落
第四章 閩臺居住建筑的建造工序與民俗禁忌
一、紅磚大厝的建造工序和居住習俗
1.選大梁沒,定大石砛
2.看風水選址、擇日
3.動土平基
4.起工破木
5.鑿做中脊,開雕神龕
6.立大門,下大石砛
7.上梁、安梁
8.筑正脊,封歸
9.謝土入厝
二、福建土樓的建造工序與禁忌
1.擇址定位
2.開地基
3.打石腳
4.夯實土墻
5.立柱豎木(獻架)
6.封頂出水
7.裝飾裝修
三、五鳳樓的建造工序與禁忌
四、閩臺石屋建筑工序
1.采石
2.安土
3.開基砌墻
4.立大門
5.上頂板
五、臺灣“原住民”棚屋的建造工序與儀式
六、福建畬族傳統(tǒng)建筑的特點及建造工序
附錄:閩臺傳統(tǒng)居住建筑田野調查報告選
附錄1晉江梅嶺組團傳統(tǒng)建筑調查報告
附錄2閩中土堡的形制特征及其歷史分析
附錄3臺灣中北部地區(qū)大型大厝調查報告與初步分析
附錄4福建莆田市仙游縣蓋尾鎮(zhèn)前連村連氏丁字大厝調查報告
附錄5福建泉州市永春縣岵山鎮(zhèn)塘溪村、茂霞村古民居建筑調查報告
附錄6福建寧德市屏南縣雙溪鎮(zhèn)古民居建筑調查報告
附錄7臺灣傳統(tǒng)居住建筑考察記
后記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清河中街清河嘉園東區(qū)甲1號樓16-25層 郵編:100085 電話:010-82819000 備案序號:京ICP備 05030709號-1